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变革和深层挑战:以数字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以数字赋能改变教师的教,以教育数字化为引领,重塑教育教学新生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势在必行。
教育教指委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乡村师范生数字素养,为智慧赋能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有益贡献。
师范生数字素养是开辟数字赋能教育的新突破。2022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旨在推动教师适应新技术变革;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的通知,强调将数字化融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全过程;2023年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提升数字素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主动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数字素养成为现实迫切需求。
针对乡村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数字素养类课程如何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为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主渠道;二是如何提升师范类教师数字素养,为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师资保障;三是如何提高教学场域智慧化程度,为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条件保障;四是如何设计智慧化教学活动,为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鲜活案例;五是如何运用智慧化教学评价手段,为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指挥棒。
一、以课程建设为导向,构建智慧化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类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课程设置原则,设计基础通识、专业融合、综合应用、职后拓展四个模块,分层分段进阶式新增数字素养课程,构建智慧化课程体系:大一开设通识基础课程(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人工智能与未来等),大二开设专业融合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使用与维护、微课制作等)、大三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少儿编程、python程序设计、公众号视频号运营、微视频制作AE等)及职后拓展课程(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国培、省培;利用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群资源库、学前教育专业群资源库和智慧教育技术专业群资源库开展线上学习),进阶式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
二、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契机,打造智慧化师资队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依托湖南省智慧教育联盟开展四方联动教师教研培训,每年达1000余次;深入乡村学校开展多种联合教研活动,每年达3000余次;加强教师数字化素养培训,累计送培6300余人次;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校629名教师通过不少于3项微能力测评。
三、以升级教学设备平台为依托,建成智慧化教学场域
近年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累计投入4789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校园主干网覆盖教学区及办公区,建成覆盖全校公共区域的校园监控系统,涵盖人脸识别、全景、红外、真彩等多种类型摄像头等;搭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云平台、教学和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向29700余名乡村小学教师传递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等;咨询云平台为2800余名乡村教师提供一对一专家咨询服务。
四、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抓手,设计智慧化教学活动
持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湖南省“大国长技”智慧教育项目3个、校级资源库7个、校级网络课程260门、虚拟仿真资源等数字资源5个、数字博物馆1个、新形态教材6本、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资源1个等。创设“无痕式”数字化教学情境,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工作场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并融入数字素养培养;开展数字化主题实践活动,共建“云端课堂”、举办数字素养专题比赛。
五、以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为引擎,开展智慧化教学评价
参照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基于“技术知识—内化意识—外化行为—外界反馈—素质提升”数字素养培养过程和“与专业衔接、与课程衔接、与岗位衔接”原则,研制了《乡村师范生数字素养》标准,研发含5个一级维度,16个二级维度,60个观测点的测评标准及题库。
AI赋能多维评价分析,向多元评价转型。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评价转型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评价主体的多元融合,知识、能力、素养、思政等评价内容的多维融合,在线测试、自适应测验、电子量规等评价方式的数智融合。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强调发挥数据的赋能作用,建立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要素的数据通路,促进“知识+数据”双融合双驱动,达成“教—学—评”一体化。同时,利用AI技术快速、准确地从多个数据源中集成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标准化和转换,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开发师范生数字素养智能测评平台:校企共同开发分学段、可视化师范生数字素养测评平台,建立了涵盖数字素养知识、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的数字素养题库1000道;通过大一大二在线测试、大三实践记录、三年成长档案的多元测评,实施非标准答案过程性考核,进行监控评价和诊断;全面跟踪评测在校生和三届毕业生数字素养的发展水平,形成年度数据分析报告,为学情诊断、综合评价和学业规划提供支撑,实现数字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教育教指委指导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不断探索乡村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助力15300多名乡村师范生提高了数字素养,促进了数字技术与师范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制《乡村师范生数字素养手册》,在全校26个专业实施运行以及17所省内外兄弟院校推广应用。近5年来,学校师范生获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0项;在全国信息素养大赛中获国赛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5项。运用数字技术能力开展教学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近100次/年左右,服务校内外9600人/次/年左右。基于此形成“校本化”的五措并举提升方案,培养数字化师范生,实现师范生个体能力提升与学校整体数字化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双赢,赋能乡村基础教育振兴。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李梅. 李佳楠
本消息来源:EDU教指委